青鸾文学网

青鸾文学网移动端

移动端

青鸾文学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库维网络淘宝店

软件淘宝店

长城——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作者:徐正余时间:2017-12-26浏览量:
导读:“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除南长城外,从春秋战国开始,直到秦、汉、明,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有关诸侯国,乃至一些朝代都曾有在我国北方大规模修筑长城的记载。其中,仅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就有各超过一万里的里程。由此可见,长城并非只有万里长。所谓万里长城其实只是一个简称而已,为的是叫起来简单、明亮。由于年代久远,地域辽阔,工程巨大,历朝历代所建长城多有损

“累不累?”我问他们。

“不累!”一位青涩的男生小伙回答我。他转身继续爬坡,接着自豪地说:“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经常要来看看,爬坡已经成为了习惯。”看得出,他已把长城植根在了自已的心上。

多么朴实的语言啊!我从他们的身上得到了鼓舞,劲头培增,情绪高涨,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走在厚实、宽大的城墙上,我仿佛看见冥冥之中,士兵警视前方,将军在地图前谋算,烽火台的烟火待燃……

应当肯定的是,长城作为军事防御设施,在冷兵器时代着实起到过重要的作用,虽不是固若金汤,却也在很大程度上保卫了中原地区的祥和、安康。

虽然如是说,但决定战争最终胜败的不是物,而是人。关于这一点,毛泽东早有论述。古时张飞夺(瓦口)隘,可汉(成吉思汗)闯(居庸)关,及至近现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等无数战场的实践证明,物虽重要,但人还是第一位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诗人显然也把战争的胜利、人民的安危主要系于将士的英勇善战,而非仅仅是山关。

物犹在,意已非。作为冷兵器时代的军事设施,长城现在虽然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但我们绝不能由此而低估了它的价值,低估了它在中华儿女心中沉甸甸的份量。

“万里长城永不倒” ,如今它已羽化为中华儿女心中的一种寄托,一种情怀,一种精神,一种脊梁——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而永远活在人们的心房,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由此,我想到了人民军队这座钢铁长城——这座历经血雨腥风考验的钢铁长城,不朽的长城。有了它,我们方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昂首走在奔向小康的征程,沉着应对世界的风云变幻,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来源:邮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