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鸾文学网

青鸾文学网移动端

移动端

青鸾文学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库维网络淘宝店

软件淘宝店

传承北大荒精神 厚植黑土地情怀

作者:赵艳敏时间:2019-04-25浏览量:
导读:——再读老作家刘国林先生散文《烧荒火》赵艳敏男1960年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大专学历,教师。现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本人自1976年在《农垦日报》发表散文(煤海春潮)以来,先后在《人民日报》、《山东文学》、《北方文学》、《花溪》、《延河》、《北大荒文学》、《北方文学》、《文汇报》、《黑龙江日报》、《南方日报》、《合江日报》、《七台河日
作品正文:

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郑洪亮先生之托,再次把我市著名作家刘国林先生的散文《烧荒火》连续读了几遍,思维里就有了自然、舒展、和谐的感觉,那真诚的语言融入了一种无法抗拒的纯真,密切关注着整个时代,社会的发展进程,表现一个作家的才华和创造能力,觉得有一种很美的感觉。

习总书记说过,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那么散文《烧荒火》所描述的便是北大荒的屯垦戌边的图滕,展现一代拓荒人摸爬滚打,所曾经的澎湃激情与青春芳华,以及所有的欢乐、悲怆,崇高与荣光,平凡的北大荒人坚忍、顽強,乐观之毅力,这些融感性和知性,情趣和理趣于一体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品位。在《烧荒火》里有这样一段描写:“荒原的一切都醉了,醉在浓浓的气氛中,醉在这举世无双的烧荒火的夜晚。谁让北大荒有这样一片神秘的荒原呢?谁让北大荒有这样一腔炽热的情感呢?谁让北大荒有这举世无双的烧荒火的壮举呢?”尽管时过境迁,但文章中的真情实感依然可以使当代读者感动,其中对人生的感概和思索,依然使人共鸣。

《烧荒火》作家用丰富的话语,准确地描述出灵魂苏醒之后的现实。从俗世中来,到灵魂里去,那些能够通过散文达到精神成人的作家,他的灵魂一定是生动的。在作家刘国林先生身上,我感受到了从事散文创作的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专业精神,对于我们今天探讨现实主义问题,开拓现实主义新的可能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烧荒火》是一种精神,強调了人的发现和现实主义的关系,把北大荒人灵魂的重铸概括为现实主义的主潮。并把九十年代垦荒人灵魂的觉醒、审美在每一个阶段都闪烁着他的䜭智与光芒,而这种光芒依然照耀着今天从事文学创作的同道。这正是新时期散文的美学倾向在他作品里的体现和结晶。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国林先生丰富的注重“精神”获得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我们不仅学养深厚,更葆有传统作家的操守,对当代散文的创作据有切实的推动作用。擅以微小之物下笔,用细腻的感情和文字勾勒出淡淡的乡愁,体现出“回望家园”的精神物质,洒脱、自然。

作家刘国林先生一直走在文学前沿,密切关注着整个时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其《烧荒火》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具有普遍性价值的,这也是留给我们的启发。 其实,对文学作品的评价,不能脱离它的产生年代,以当代人的眼光和价值关来要求,《烧荒火》这是他们那个时代的烙印。我只是想说,一个时代的写作总是和一个时代的灵魂状况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越过作家所重申的价值,与那些平庸和粗鄙,无病呻吟的鸡汤快餐式作品形成鲜明的对照。一位学者曾说,生命是一条河,它发源于远方,蜿蜒于大地,在这滚滚东去的河流中,每一个默默为之歌唱的大地之子,都是一朵动人的浪花。说到底,我国的发展历程,都与乡村密切相关,而作为社会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书写者,作家除了回望、守望,更是从“展望”上着力,同时又是作家的独特视角,表达人与土地、与时代、社会的种种关系,《烧荒火》从北大荒当时生存状态等深层文化哲学命题,传达其中释放出的人性光辉与拯救,表达质朴生活悠然生出的韧性与诗性。

散文《烧荒火》是作家真实性情的流露,是作家生命的自然运转和发挥,然而如果没有坚实深厚的内涵,没有真知灼见,以它的短小,大概也不会有久远的贴近人生的亲合力,依然是了解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正据。我以为写好散文应该具备三个要点:情、知、文。情,既真情,这是散文的灵魂,没有真情,便无以为文。知,应该是智慧和知识,是作家对事物独立独到的见解。文,是文彩,是作家的有个性的表述方式。能将三者融为一炉,便能成大器成大家。国林先生创作的激情便扎根于此,找到了坚实的精神基点,写出了那个时代和作家自己的生命相重叠的地气。

今天,如何帮助读者在急剧发展变化的新时期获得对现实的总体性认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烧荒火》既充满乡土气息,生活乐趣,更见大时代背景下的“凡”中见“神”,1,语言的生动、凝练,2,在细节、情态展示中,将朴实的形象跃然纸上,形成強烈的画面感。若无亲历,绝难尽真情其况。

《烧荒火》是一篇厚重的地域散文,这是一篇让人记得住乡愁的散文,以至于我们读到每一个文字时都想着要为自己的家,为自己发展中的土地做点什么。就让我们把《烧荒火》交给时间吧,让它在时间的脉博里更加厚实,更加有力量,让岁月的熏染给它再加上浓重的一笔。

来源:邮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