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鸾文学网

青鸾文学网移动端

移动端

青鸾文学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库维网络淘宝店

软件淘宝店

“葫芦头泡馍”里的幸福

作者:惠军明时间:2019-11-16浏览量:
导读:“葫芦头泡馍”是陕西西安特有的汉族传统风味小吃。相传唐高宗龙朔元年(661),有一胡某在朱雀大街开设了一家“杂羔店”,专卖猪杂碎。一天,药圣孙思邈路过此处,入店吃了一碗“煎白肠”,觉得肠子腥味大,油腻重,询及店家,知制作不得法,当即给店主开了一个八珍汤(八种调料)的方子,让其如法泡制,果然肠肥而不腥,汤油而不腻,味道十分鲜美,从此顾客盈门。店主为感谢药圣的指点,便在店门首悬一药葫芦以示纪念,并将所卖食品取名“葫芦头”。这“葫芦头”的名称来历还有一说,即指猪大肠与猪肚相连接处的一段,油脂丰满,形状很像葫芦,

在西安,“葫芦头泡馍”馆为数不少,南院门的“春发生”算是最出名的。各家老店制作泡馍方式大体类似,但又各有绝招,有的以鲜香见长,有的偏重麻辣,各具特色,各领风骚。

“葫芦头泡馍”与“牛羊肉泡馍”吃法类似:先将馍在碗里掰成碎块,然后由厨师将切成坡刀形的肠肚及猪肉、鸡肉,摆放在馍块上,加适量粉丝,用沸汤浇泡3~4次,使热汤渗透馍块;然后再加适量熟大油、调料水、味精、香菜、蒜苗、油泼辣子,最后浇适量沸汤即成。进食时,佐以糖蒜、泡菜、辣子酱等,更是清爽利口,难怪,西安人夸奖“葫芦头”的美味说:“提起葫芦头,嘴角涎水流”。

作为陕西本地人,我与“葫芦头泡馍”的相知相遇也不算少。起先对其也不以为然,和外地人的感觉一样,听闻猪大肠有点膈应,但当自己亲自品尝,那种萦绕于舌尖的感觉却欲罢不能了!汤鲜味浓,“葫芦头”入口弹滑,口味独特,馍嚼劲十足,二者相得益彰,让人食欲大开。

吃过好多家“葫芦头泡馍”,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二十多年前吃的那一碗。那年我还是一名学生,为自己前途,报考了中文本科自学考试。寒秋时节,从宝鸡坐火车到西安,穿梭于大街小巷,奔波于各个考试地点。最后一门考试考点在西安二十二中附近,中午赶到已是饥饿难耐,加上阴雨连绵,心情很是不佳。在街上徘徊了一会儿,看见街边摊有卖“葫芦头泡馍”的,便叫了一碗。这不是什么正规门店,仅在路边支起帐篷,显得异常简陋。老板是一个中年汉子,我掰好馍他便开始忙活制作。帐篷里只有我一人,凝望如线的秋雨飘落,丝丝水汽扑进,带来阵阵寒意。下午的考试我心中没底,些许的忐忑萦绕心头。葫芦头泡馍中午上桌,好大一碗,冒着袅袅热汽。这家“葫芦头”辣子油用得多,入眼红艳艳一片。用筷子搅动,碗里内容丰富,粉丝、木耳、豆腐、蒜苗、香菜、肥肠参差错落,香气扑鼻,红绿黑白对比鲜明。面对这碗泡馍,我食欲大开,开始大快朵颐。也许是因为这家泡馍制作讲究,也许是因为当时饥饿,也许是泡馍热量驱散了寒意,我觉得那真是无上的美味。吃完“葫芦头泡馍”我心情大好,勇气倍增,下午的考试如有神助,答题非常顺利。

还有那次全家人在张家堡吃“葫芦头泡馍”的经历,也令我难以忘怀。那年“全国城市运动会”在西安召开,附近的张家堡新修了体育馆,面貌焕然一新。场馆对外开放后,我们全家人到张家堡游玩。 爸爸当时还健在,精神矍铄,领着我们大步流星。游玩后商量吃饭,我提议去吃“葫芦头泡馍”。来到“张家堡泡馍馆”,我们落座点饭。我殷勤去给大家推荐品种,爸爸不动声色掰馍,妈妈嫌贵絮絮叨叨,弟弟妹妹边掰馍边闲聊。当“葫芦头泡馍”上桌后,全家五口人开始有说有笑品尝。妈妈不爱吃油腻,边吃边挑着毛病;爸爸是老陕,又添了辣子,吃得有滋有味;我和弟弟喜欢吃“葫芦头”,吃得大汗淋漓;妹妹饭量小,半天不见下饭。在泡馍馆里,全家人像在家里一样,递这递那,气氛和谐,其乐融融。一家普通的“葫芦头泡馍馆”,却宛然记录着我们的全家福。

“一方水土一方人”,作为西安土生土长的老陕,我们都好这一口。吃着“葫芦头泡馍”,听着慷慨激昂的秦腔,看着八百里秦川的风云流变,聊着生活里的家长里短,这就是老陕的幸福,这种感觉嘹咋咧!

来源:邮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