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庆阳,是原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时期的1937年冬至1945年秋,八路军三八五旅曾在这儿驻防。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釆访陇东当地的老红军杨兴茂、李有义和老干部辛廷书、吴宗尧以及职员李治...
他像松柏正直高洁,他像长辈宽厚慈祥,他是我的恩师王宝善。 1928年王宝善生在河南新野,19岁考上河南大学水利系,毕业后在河南大学校刊编辑部工作几年,后...
那年7月9日,岳父心脏病复发,来不及与亲友见上一面,来不及给子女们留下一句遗言,匆匆地走了。 7月13日,在郑州火化场礼堂与岳父遗体诀别,老人家面容安详,略带微笑,仿佛睡去,静静躺在鲜花丛中。真不敢相信,这位一生忠厚正直...
多年前,广东一位年轻的女护士长叶欣在战胜举国关注的非典过程中,表现了一位人民英雄的高贵品质。她把安全留给别人,把危险争给自己,连续多日抢救非典患者,不幸染病牺牲,以及其他与她一样的医务工作者相继倒下,令...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六岁的小男孩,对生活的认知几乎停留在吃和玩上面,快乐和幸福也大多建立在它们的基础之上。没有想到,机缘巧合,我竟然触摸到了时代的脉搏,在滚滚而来的红色浪潮里体验生命的意义。 一天早上,我家窗口正对着大鼓台,县里唯一...

那是一个夏天,一个六岁的小男孩鼻青脸肿,哭哭啼啼,被五花大绑一路向北发配。两个解差就是他的父母:男的脸色铁青,吸着卷烟,一直推搡着,催促加快脚步;女的双目垂泪,不停数落着,一直拉扯尽量降低行进速度。 两个小时之前,小男孩在沙堆上修建了童话般的...

说起童年,在五岁之前,我没有一丁点的记忆;之后,在内心深处却有两个显著的地标:一个是钢铁的森林,另外一个是柔软的碧水。年过半百,故地重游,在它们的指引下,寻寻觅觅,搜寻出许许多多弥足珍贵的回忆。那时,有四户邻居,近在咫尺,看得见人,也说得了话,脚却不能行。之所以这个样子,是因为我家的三间土坯房就矗立在水利局仓库大院里,被一道密密麻麻的铁丝网所包围,出入有门卫检查,壁垒森严

六岁那年的秋天,爸爸、妈妈带着我散步,在郊区的土路上,在一抔牛粪旁边,看见了两只甲壳虫。它的额头前面特别宽大,上面还长着一排坚硬的扁齿,就像猪八戒的钉耙,它的身体被甲胄包围,左右各有一条翅膀,下面有三对强健的足。它们滚动着粪球。雄的在前面拉...

掐指一算,半个世纪以前,我才七岁,依稀记得,在依安县十字街新华书店附近有一个宣传栏,张贴着花花绿绿的大字报。其中,有一句革命口号“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真的教我刻骨铭心。到现在,我也不理解,为什么在社会主义的沃土里会长出资...

飒爽的秋风又一次吹过了山野,树上的叶子一点点变得枯黄,有一些已经脱离枝头,有如一群蝴蝶翩翩欲飞,一番折腾之后还是从天而降。大白天, 我猫在草屋之中,披着一床被子,看着一缕阳光从地上攀到窗棂,再跳到院子里,一直爬到了路口,又在那根电线杆上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