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介绍:李彩玲,1968年生,“省语文骨干教师”,指导学生的作品《感谢您》、《老干妈真有两下子》在全国“少年作家杯”文学大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本人喜爱文学创作,现在是《中国作家文学北方编辑部》编辑。《我的父亲一》是我的处女作,已在《北国新文学》上发表。《我的父亲二》在青鸾文学网上发表,作品以平实的语言描写了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带给我的深刻记忆与深远影

作者介绍:刘广波,1961年出生,1978年高中毕业。值此毕业40年之际,重温写作之梦,成为《速读杂志》北方工作站教育分站会员,其代表作品《我的犟爷爷》在《北方新文学》上得到发表。愿在这里以文会友,尽一己之力。作品正文:人们常说春雨贵如油,此话不假。虽说万物生长靠太阳,但更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我则是在春雨的呼唤中产生了对春天的向往。好雨识时节。春雨的适时降临,

作者介绍:郭艳波《中国作家文学》北方编辑部副秘书长,《作家刘国林,大讲堂》讲师。1971年出生,1988年参加工作,1997年入党,由于平时热爱写作,参加工作后就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辅导学生写作文,多次在报刊上发表,2017年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中华情中国梦作文大赛,荣获全国二等奖。2017 年被中国文学北方编辑部聘请为终身编辑,担任编辑部副秘书长一职,

作者介绍:谢志砺,53岁,七台河人民广播电台文学编辑。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和影响,对文学产生兴趣,参加工作之后,开始文学创作,在七台河日报等报纸刊物发表散文和小说等作品。作品正文:十八年前也是一个五月,我搬到现在住的地方,坐在床上,向南眺望。窗前是一片葱茏——一棵樱桃掩映着两株草莓,高的繁花似锦,低的青翠欲滴,仿佛一个大人伸出手臂去呵护着两个小孩。这是原来的房主

作者介绍:谢志砺,53岁,七台河人民广播电台文学编辑。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和影响,对文学产生兴趣,参加工作之后,开始文学创作,在七台河日报等报纸刊物发表散文和小说等作品。作品正文:傍晚,一轮紫红色的落日镀亮了一座依山傍水的村庄。淡淡的天空,袅袅的炊烟,矮矮的民房,犹如梵高笔下一幅明亮温暖的油画,就要湮没在茫茫夜色之中,村头的大槐树沐浴着最后一抹余晖。夕照里,两位
作者介绍:吴组缃(1908~1994),安徽泾县人,作家、学者。著有长篇小说《山洪》,有《吴组缃小说散文集》印行。作品正文:天气一冷,山上树木落了叶,草也枯萎了。山居人家已忙完庄稼,日子很空闲。这时候他们上山斫柴,挑到村里和镇上出卖,算是一种业余的营生。他们所卖的柴不外三种:茅草,棍柴,大柴。第一种是最简单的,茅草这东西满山满野都有,只要带一把镰刀,像割稻棵
作者介绍:李广田(1906~1968),山东邹平人,散文家、学者。著有散文集《画廊集》、《回声》,短篇小说集《金坛子》,学术论著《文学枝叶》等。作品正文:先生,你那些记山水的文章我都读过,我觉得那些都很好。但是我又很自然地有一个奇怪念头:我觉得我再也不愿意读你那些文字了,我疑惑那些文字都近于夸饰,而那些夸饰是会叫生长在平原上的孩子悲哀的。你为什么尽把你们的山

作者介绍:马长翠,民革党员,硕士学位。现为今古传媒集团《速读杂志》北方工作站会员。自幼喜爱文学,1998年参加工作,撰写多篇论文和科研成果分别荣获:市级、省级优秀论文一等奖,东北三省课题一等奖,国家科研课题一等奖。在省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两篇。多次被评为高考优秀辅导教师等荣誉称号。《难忘的四月》在北国新文学上发表。愿用感恩的笔,书写人生的情怀,与您共亨!作

作者介绍:黄耀新《中国作家文学》北方编辑部秘书长,《刘国林作文大讲堂》讲师,今古传媒集团速读杂志社作家会员。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作品正文:三尺讲台 辛勒耕耘 桃李天下 硕果飘香……记《红叶情缘》 叙《午夜情话》珍《情系林都》惜《缘来缘去》感《古镇太平沟》悟《感恩疾病》用《半个鸡蛋》牵《梦回长白》回《敬不甘平凡的自己》寻《春天的使者

作者介绍:赵桂珍,《中国作家文学》北方编辑部办公室副主任,《作家刘国林大课堂》讲师,《今古传奇》传媒集团《速读》杂志北方工作站会员。在全国报刊发表作品数十篇。作品正文:1969年,赵四丫和生产队的四名女社员,一起去张广才岭的深处,给盖备战房子的民工做饭。她被分配李老五家住。李老五是六十岁的人了,给他所在的大队的人参点儿看房子。闲来没事,就锯些老柞树劈柈子,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