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鸾文学网

青鸾文学网移动端

移动端

青鸾文学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库维网络淘宝店

软件淘宝店

深情藏沃土

作者:刘国林时间:2019-05-05浏览量:
导读:刘国林,1950年生,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会员。1975年以来,先后在全国报刊发表散文作品近1000篇。先后有《家乡四村》、《唠闲嗑儿》、《往事不堪回首》、《关东猎奇》、《老家那疙瘩》、《老屯子旧事》、《好汉不提当年》、《潇洒走一回》、《亲友离奇事》、《匪窝纪实》、《瞎话传说》、《往事如烟》、《远逝的故乡》、《斗狼散记》、《狐狸和黄鼠狼》、《关东渔趣》、《

1994年1月,国家安排朱志祥去美国哈佛医学院学习深造。刚到哈佛医学院时,美国的导师并不知道朱志祥的真面目:每一项整形手术,每一个烧伤疗法,都不厌其烦地给朱志祥讲解。美国导师这样做,是对中国留学生的偏爱。其实,美国导师低估了他的中国学生。导师讲解的烧伤疗法,朱志祥早已实践过,几年前就用到临床上了。朱志祥有意把他在国际有权威的《烧伤》《整形外科》《整形外科年鉴》上发表的论文分别复印30份,送给美国导师医生们看。美国导师竟看得目瞪口呆,做梦也没想到中国的留学生有这么高的烧伤医疗水平,对朱志祥刮目相看了,时不时就跟他索要论文,传给各国留学生看。后来,有些疑难会诊,导师主动征求朱志祥的意见了。只要朱志祥发表见解,导师都格外认真听,一絲不苟地采纳了。再后来,美国导师竟破天荒地为朱志祥安排了一个学术报告会。中国留学生能在美国哈佛医学院作学术报告,确实是破天荒的事。因为,美国哈佛医学院在全国高等学府中是第一流的,且和英国的剑桥大学并驾齐驱的。中国留学生能登上世界最高的学府讲坛作学术报告,确实是中国的荣耀,中国的骄傲。朱志祥的《烧伤早期功能的综合修复及其机理研究》的学术报告,在哈佛医学院报以热烈的掌声,令各国留学生肃然起敬。会后,外国的留学生见到朱志祥就竖起大拇指,,连声说:“中国——ok!中国——ok!”时过不久,1994年全美烧伤会议在哈佛医学院召开。会上,美籍华人学者向美国电烧伤专家普尔特请教“电烧伤早期处理”问题,这位美国电烧伤专家耸耸肩说道:“这方面的问题,你的中国同胞比我强,你去问他吧。”

学习快要结束了,美国的导师对他的留学生恋恋不舍,对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朱志祥更是高看一眼。一次讲课时,导师突然提出这样的问题:“美国好不好?你们的国家好不好?打不打算回国?”各国的留学生回答得五花八门:有说自己的国家好的,有说自己的国家不好的,但异口同声,都说美国好,不打算回国了。前苏联留学生说着说着竟哭了:“我没祖国了,回去也没用了!”哭得很伤心。唯独日本的一位留学生和中国的朱志祥表示坚决报效祖国,令各国的留学生用惊诧的眼光看着他俩。朱志祥笑着解释道:“美国确实比我的国家富强,但我是中国长大的,是国家出钱培养我到美国留学的,我理应报效我的祖国。中国有句俗话,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美国虽好,但我是美国的客人,我总会回家的。”朱志祥的一席话,说得美国导师不住地点头。台湾的留学生听了朱志祥的一席话更是格外地激动,竟拉住朱志祥的手,情不自禁地唱起《我的中国心》来。

日转星移,朱志祥在美容科领域里不辞辛苦地耕耘着。付出多少汗水,只有他自己知道;有多少收获,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似一块海绵体,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美国美容外科知识,却总觉得不能如愿以尝。因为,中国美容科起步晚,人才不足;教材与资料缺乏,有些技术还有待于发展;系统地培养专门人才,更是当务之急。想到这里,朱志祥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时间更紧迫了,他要争分夺秒地和时间赛跑。每天,阅览室里来得最早的是朱志祥,走得最晚的也是朱志祥;每天向导师提出问题最多的是朱志祥,做笔记最多的也是朱志祥。在哈佛医学院的三百多天,朱志祥没逛过美国大商场,没游过美国名山大川,却自得其乐地遨游在美容外科学的海洋里,如醉如痴。有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终于,一部近二十万字的《美容外科学》专著脱稿了,朱志祥把自己在美国的所学、所得、所想,一股脑地都写进这部专著里。

又是一年新草绿。屈指算来,朱志祥已是年过花甲了。这位和共和国同龄的烧伤科专家依然孜孜不倦地在烧伤科领域里辛勤地耕耘着。听说,他退休后到深圳闯荡去了,且创出了一片新天地。写到这里,我遥祝这只南飞的大雁,把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在改革的大潮中得以发挥,在南国的医 学丰碑上抹上重重的一笔。因为,他的一片深情依然藏在祖国的沃土上。

来源:邮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