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鸾文学网

青鸾文学网移动端

移动端

青鸾文学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库维网络淘宝店

软件淘宝店

一记母亲做大酱

作者:沈克时间:2019-08-30浏览量:
导读:沈克,笔名:深刻。喜爱读书和写作。从警期间从事内勤工作。退休后,经常写些小型回忆录和短文。记忆中的味道,是一个人最熟悉的乡愁。即使长大后,它也会停留在你的回忆里。无论去过多少地方,吃过多少山珍海味,我最怀念的,还是母亲做的大酱。从我记事起,每年夏季,家里南窗前,总有一个蒙着白色沙布的大酱缸。在东北农村几乎每家都是这样。各家的酱,各有风味,人人都习惯了自家大酱

这一吊就是一冬天,期间母亲还会抽空打开看看,把它们调换一下位置,母亲说,这样做是为了让它们透风均匀,不发霉。

次年开春农历四月二十八,是母亲下酱的日子。无论多忙,母亲都会记得这一天。母亲说。这是祖辈传下来的的日子,老辈说这一天下酱不生蛆。果真如此,这些年母亲下的大酱,从未生过蛆。邻居们都夸母亲下的大酱好吃,每到大酱下来时,母亲也会送给他们。母亲还说,等大酱能吃时,正好赶上园子里的小青菜长出来。小青菜蘸大酱,能解决全家春天缺菜吃的大问题。果真如此,每年春季,家里冬天储存的三大样,白菜土豆萝卜都吃完了,这时大酱和小菜就派上了用场。

下酱这一天,又是母亲最忙碌的一天。父亲帮助母亲把吊在墙角上的酱块子拿下来,就上班去了。母亲先把酱块外面的牛皮纸剥掉,然后,用温开水将酱块子洗干净。酱块子经过一冬的储存已发酵,外面长了一层小白毛,母亲会认真地清洗,把酱块子洗得干干净净,露出本色。又把酱块尽可能掰成小块,下到洗净的缸里。缸放置在南窗前阳光充足的地方,缸下面还要垫上一层红砖,母亲说这是避免因地气过凉,影响酱的发酵。缸里添上溶盐后的凉开水,酱块占三分之一,盐水占三分之二。一切放置好,母亲用双层沙布将缸蒙上,四周用小绳绑好,缸上面还要用铁锅扣上。铁锅是为防雨,沙布即透气又可防蚊蝇。这时下酱的任务完成了。

此后的日子,只要是晴天,母亲就会把酱缸上的铁锅拿下来,让酱透气、接触阳光,尽快发酵;雨天还要及时盖上,避免雨水落到酱缸里。

母亲会经常观察酱的发酵情况,待小酱块都已泡开,缸里面发出淡淡的酱味时,母亲开始给酱打耙。酱耙子是木制的,木把长约一米,另一头钉一块十公分见方的木块。

有时候我见母亲打耙很有趣,也抢着上去打几下,母亲并不介意。

打耙是技术活,要求把下面的酱翻上来,使缸里面大酱滚动起来,其目的是为了让大酱尽快发酵、均匀发酵。打耙的同时,要随时把漂上来的沫子撇出去扔掉。待到大酱均匀地翻滚后,母亲会认真的观察,凭经验来确实打耙时间的长短和次数。大酱何时能吃?怎样才算达到能吃的标准,我看母亲主要依据是:看酱的颜色和品尝酱的味道,以此来判断大酱的好坏和是否可吃。

随着天气变暖和打耙次数的增加,酱会越来越细、越来越黄,也渐渐地有了酱香味。六月份酱可以吃了,此时父亲在前园里精心侍弄的小白菜、小葱、生菜、水萝卜等也长出来了。每到饭前,母亲就会喊我,去园子里见点小菜,再打一小碗大酱回来。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蘸酱菜,口感特好,是下饭的佳肴。

在那个物资匮乏、生活贫穷的年代,是蘸酱菜弥补了百姓家春天无青菜吃的空白,它也成为春夏之交,餐桌上的一道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

如今,副食品、青菜已十分丰富,大酱早已不是百姓餐桌上的必备品了,它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大酱伴我长大,是我儿时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50多年了,它仍然深深的刻在我童年的记忆中。

沈克回忆于2016.春。

来源:邮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