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林纾(1852~1924),福建闽侯人,作家、翻译家。著有小说集《京华碧血》,诗集《畏庐诗存》,笔记《畏庐琐记》,译作《凯撒遗事》、《茶花女遗事》等。作品正文: 杭人佞佛,以六月十九日为佛诞。先一日,阖城士女皆夜出,进香于三竺诸寺。有司不能禁,留涌金门待之。 余食既,同陈氏二生,霞轩、诒孙亦出城荡舟,为湖游。霞轩能洞箫,遂以箫从。 月上吴
作者介绍: 刘锡鸿(生卒不详),字云生,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其《英轺私记》一书记录在英见闻,著有《刘光禄遗稿》。作品正文: 伦敦街道两旁,白石平垫,通男女往来。中则沙土碎石筑成,车马所经也。道之广者,可七、八车并驰,狭者亦可四、五车,皆洁净无稍垢秽。民居、官署规模不甚悬异,结构类皆四层,并入地者计之则五层(各屋皆有入地一层,为下房、为厨、为屯煤所)。
作者介绍: 容闳(1828~1912),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南屏镇(今属珠海)人。清代学者。著有《西学东渐记》等。作品正文: 一八四七年一月四日,予等由黄埔首途。船名亨特利思,帆船也,属于阿立芬特兄弟公司,前章已言之。船主名格拉司彼(Captain Gillespie)。时值东北风大作,解缆扬帆。自黄埔抵圣希利那岛(St.Helena),波平船稳。过
昆仑天路五把刀一座座界碑,默默地坚守在祖国的大西北。它们伴随着那种隐含着杀气的缄默,还有新藏公路上那令人心悸的“五把钢刀”。车祸、洪水、雪崩、泥石流、高原猝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昆仑天路上的“五把钢刀”。 翻过一座座雪山达坂,在一块写着“空岔口”的路碑前,停着辆军车。我们过去问一位叫张军的排长:“前面的路险吗?”张军把右边只剩下半个的耳朵凑过来:“嘿嘿,
朋友送给我一幅画,画面上夕晖透过萧疏的林子照在融冰的小河上,积雪反射着玫瑰色的天光,天空满布着早春黄昏色彩浓烈的积云……朋友告诉我说,这是临摹的一幅列维坦的画。 老实说,这幅画临摹得很草率,很粗疏,似乎缺乏应有的耐心,尤其是天空色彩的运用,没有谐调感,板滞的色块令人沮丧……但是,这幅画浓郁的诗意一下子征服了我。我仿佛咯吱咯吱地踩着松脆的积雪,走进早春二
偌大一个社会中,人人都在学习,而在学校中学习的,永远只是少数,大多数总是自学者。如何对待自学,如何搞好自学,成为大家时常议论的问题,这也就十分自然了。 作为一个自学者,需要坚定的决心和毅力,这方面过去已谈得较多,这里,我想谈谈另外几个问题,我认为这对立志自学的同志是极为重要的。 第一,要根据主客观条件慎重地选择读书治学的方向。最近几年来,为自学青年提
资江,滩多浪急,全长614公里,流经邵阳、新化、安化、桃江、益阳等县城,从临淄口与湘江合并,然后注入洞庭……我家就住在资江中游北岸,属于安化境内。全家人的生活来源,一半靠山,一半靠水。家中除了有几分田地外,还有一个水船,一年里,要趁农闲跑好几趟长途。那又大多是装了山药及棕桐之类的特产,运往益阳换几个零花钱回来。尽管,那句“水上走,银水流”的民谣,一代复一
钱钟书先生的散文注重创造一些可以成为quotable警句:“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有许多文人,到四十左右,忽然挑上救世的担子,对于眼前的一切人事,无不加以咒骂纠正”;“有一种人的理财学不过是借债不还,所以有一种人的道学,只是
作为一个小市民有种种令人生气的事——但幸亏还有种种可爱,让人忍不住的高兴。 中华路有一家卖蜜豆冰的——蜜豆冰原来是属于台中的东西,但不知什么时候台北也都有了——门前有一幅对联,对联的字写得普普通通,内容更谈不上工整,却是情婉意贴,令人劝容,上句是“我们是来自纯朴的小乡村”下句是“要做大台北无名的耕耘者”。 店名就叫“无名蜜豆冰”。 台北的可爱就在各
有人说,男人和女人最重要的是相爱。而我说,相爱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互相欣赏。曾经与朋友讨论过奉献的问题,她问我:会不会有一天,你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完完整整地奉献给一个男人。 我很想反问她一句:为什么不去问一问黄河长江,哪一天她会将自己完完整整地奉献给大海。 永远没有枯竭的思想,也永远没有枯竭的情感,只在于,你能不能接纳,会不会欣赏。 第一次和朋